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 北海道与中国交流数字资料馆

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
北海道与中国交流数字资料馆

交流故事
友好

翁琪忠作品

现居札幌的书法家翁琪忠为纪念北海道与黑龙江省缔结友好关系25周年特地书写的作品。

资料室

您可以在资料室里详尽查阅北海道与中国的 交流历史和大事

交流故事

为您展现北海道与中国多样的交流形式, 讲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儿童园地

来跟友友和好好一起挑战北海道与中国的 交流知识小问答吧!

首页 > 交流故事 > 聚焦“拉面”和“炸运鸡”

进入资料馆

交流故事 交流历史中发生的十个经典故事

聚焦“拉面”和“炸运鸡” ~近在咫尺的中国~

“拉面(RAMEN)”和“炸运鸡(ZANGI)”是北海道最具代表性的两道平民美食。但是你知道吗,它们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个北海道与中国的交流故事。

“好啦——!”

说起北海道的美食,相信不少人都会脱口而出——“拉面”!的确,不论是札幌拉面,还是旭川、函馆和钏路等地的特色拉面,都深受北海道人和游客们的青睐与厚爱。

当今,这道平民美食在日本和中国都被称为“拉面”,但是它的起源和名字的由来还隐含着一段北海道人与中国人的交流故事。

1922年,来自深川的大久昌治夫妇在札幌市北海道大学门前开了一家名叫“竹家食堂”的饭馆。最初饭馆只提供日本料理,但是为了满足北海道大学中国留学生们的口味需求,大久夫妇产生了提供中国菜的想法。于是,他们聘请中国厨师王文彩,开始经营起正宗的中国菜来。

摘选自《竹家食堂的故事》(大久昌巳、杉野邦彦合著)

王文彩的中国菜里最受欢迎的要数用鸡汤做的“肉丝面”,一开始叫做“支那面”或“中国面”。但是老板娘想要给这道美食取一个朗朗上口的好名字。当时在竹家食堂,每当一道菜做好了,王文彩便会从厨房里向距离稍远的大厅那边大喊一声“好啦——!”回响在老板娘耳朵里的这个“啦”字刚好跟抻面的那个“拉”字谐音。于是乎,这碗面就以“拉面”的名字出现在了竹家食堂的菜单上。随后,“拉面”又被改为片假名的形式,读作RAMEN。没过多久,留学生们就习惯了在点菜的时候说:“来碗拉面!”这便是关于“拉面”名字由来的一个颇有意思的说法。

通过给王文彩的美味肉丝面起名,竹家食堂的老板娘实现了“让日本人和中国人都吃上好吃的中国菜”的愿望,并用这碗“拉面”架起了友好之桥。

另外,在1884年4月28日的《函馆新闻》报上还可以找到关于“中华面”的记载。函馆市内经营南京菜的“养和轩”在报纸上登广告宣传“南京面”,这便是日本最早的中国面条广告。而且函馆拉面至今仍保留着浓浓的“南京面”特色,招牌的清汤盐味拉面相当受消费者欢迎。

风靡男女老幼的拉面已经深深扎根在北海道人的生活中,成为最受人们喜爱的北海道特色美食。回想起竹家食堂里那声响亮的“好啦”,一股更加深厚的滋味不由得涌上心头。

“炸运鸡”

“炸运鸡”其实就是“炸鸡块”,孩子们最喜欢的食物之一。但是在日本,只有北海道用这么特别的名字来称呼炸鸡块,这又是为什么呢?

关于“炸运鸡”这个名字的由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最可信的是1960年钏路市专营鸡肉菜肴的“鸟松”餐厅,将中文的“炸鸡(ZAJI)”与幸运的“运(UN)”组合起来,成为了现在的“炸运鸡(ZANGI)”。而“鸟松”作为“炸运鸡”的鼻祖,仍然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带骨炸鸡块,一如既往地顾客盈门。

最近,钏路地区为了宣传这道“乡土菜”,将炸运鸡的名字改为“钏路炸运鸡”,并成立了“钏路炸运鸡推进协会”。协会的白幡博会长在宣传炸运鸡和钏路其他魅力的活动中总是一马当先,他笑着说:“饮食文化虽然在每个国家都不同,但又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文化。从中国传来的饮食文化在日本发展成各种不同的形式,然后又传回中国去。这不正是饮食文化的交流吗!”谈到中国与钏路在饮食上的不解之缘,白幡会长说道:“炸运鸡受中国菜的启发,在北海道得到了独树一帜的发展。我想要大声地对中国的人们说‘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炸运鸡已经在我们这里深深扎根,风靡整个北海道啦’。而且我还希望中国的人们今后也喜欢上北海道的炸运鸡,来我们钏路好好品尝品尝。”

    “炸运鸡”这个名字本来指的就是炸鸡块,但是最近又演变出了各种新花样儿。比如北海道一些油炸海鲜之类的料理叫做“三文鱼炸运鸡”、“章鱼炸运鸡”、“虾夷鹿炸运鸡”等等,在大众之中相当流行。

  “炸鸡”“幸运”“炸运鸡”。无论是餐桌上还是聚会中,只要“炸运鸡”端上来,便可以听到孩子们的欢呼声,大人们的酒也是一杯接着一杯,一派温馨祥和的喜悦气氛。北海道的“炸运鸡”就是这么的不可思议!

<相关网站>

钏路炸运鸡推进协会

北海道炸运鸡联盟